上海师范大学招聘教学科研若干名
报名开始:即日起
报名截至:见文内
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,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、理、工、艺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。学校已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,主要承担本科生、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人才培养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。现因工作需要,根据《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》和《上海师范大学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》的规定,按照公开、平等、竞争、择优的原则,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一批教学科研人员。
有意向者请将应聘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各招聘单位联系人邮箱,各岗位招满即止。
一、基本条件
1、拥护党的教育方针,热爱教育事业,政治立场坚定,师德师风端正,具有协作精神,能服从工作安排。
2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。
3、博士年龄一般35岁以下,教授原则上50岁以下。
4、具有承担应聘岗位所需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。
5、身心健康,具备承担本职工作的生理、心理素质。
6、紧缺急需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。
二、各岗位具体要求见附表
学院 | 学科(专业)名称 | 专业要求或其他具体要求 | 职称要求 | 岗位数 | ||
人文学院 | 文艺学 |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,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6 | ||
中国古代文学 |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,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中国现当代文学 |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有深厚造诣,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,有很好的责任心、事业心与团队协作精神,能够为本学科带来重大突破 | 教授 | ||||
汉语言文字学 |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,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| 教授 | ||||
古典文献学 | 先秦至唐文学文献优先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| 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者 | 教授 | ||||
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| 古典学、西班牙语、法语 | 副教授或博士 | ||||
中国古代史 | 先秦、秦汉史,明清史 | 副教授以上或应届毕业生 | 3 | |||
史学理论和史学史 | 史学理论、中国古代史学史优先 | 副教授以上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中国近现代史 | 科研与教学能力突出者优先 | 副教授以上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历史文献学 | 中古文献优先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世界古代史 | 古代埃及、古代两河流域、波斯史方向优先考虑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4 | |||
世界中世纪史 |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,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。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世界近现代史 |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,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。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世界地区与国别史 | 非洲史、俄国史、德国史、法国史、英国史优先考虑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外国史学史 | 欧洲史学、拉美史学、东亚史学优先考虑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档案学 | 档案学 | 2 | ||||
图书情报学 | 图书馆学、情报学、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类专业 | |||||
图书情报学 | 图书馆学、情报学、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类专业 | 教授 | ||||
联系方式:李老师,021-64322803,jasmme@shnu.edu.cn | ||||||
教育学院 | 教育学原理 | 教育学原理或教育哲学 | 6 | |||
教育学原理 | 德育 | |||||
课程与教学论 | 课程与教学论 | |||||
教育史 | 教育史 | |||||
教育学原理 | 教育政策学、教育社会学或教育经济学 | |||||
教育学原理 | 教育学原理 | 正高 | ||||
教育管理 | 1.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,教育法学、中小学教育管理方向优先考虑; 2.发表过高水平论文。 | 2 | ||||
高等教育学 | 1.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,擅长定量研究方法; 2.发表过高水平论文。 | |||||
教育心理学 | 1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及相关领域; 2、发表过高水平论文; 3、主持过高级别科研项目。 | 教授 | 8 | |||
教育心理学 | 1、教育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; 2、发表过高水平论文。 | |||||
发展心理学 | 1、研究方向为发展心理及相关领域研究; 2、发表过高水平论文; 3、主持过高级别科研项目; | 教授 | ||||
发展心理学 | 1、发展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; 2、发表过高水平论文。 | |||||
应用心理学 | 1、研究方向为咨询或管理及相关领域研究; 2、发表过高水平论文; 3、主持过高级别科研项目。 | 教授 | ||||
应用心理学 | 1、临床心理学、心理咨询、心理测量、管理心理学等专业毕业; 2、发表过高水平论文。 | |||||
基础心理学 | 1、研究方向为认知神经及相关领域研究; 2、发表过高水平论文; 3、主持过高级别科研项目。 | 教授 | ||||
基础心理学 | 1、认知心理学、认知神经科学或数据分析等专业方向毕业; 2、发表过高水平论文; | |||||
课程与教学论 | 音乐教育 | 5 | ||||
课程与教学论 | 美术教育 | |||||
汉语言文学 | 有教育学学习背景的优先 | |||||
课程与教学论 | 初等教育学方向、教师教育方向、教育领导学方向、课程与教学论方向、中小学德育方向等专业方向优先 | |||||
课程与教学论 | 本科修读物理、生物或者化学专业 | |||||
课程与教学论 | 本科修读中文类专业 | |||||
课程与教学论 | 本科修读数学类专业 | |||||
教育技术学 | 1.教育技术学、学习科学相关专业毕业; 2.教育技术有关课程的教学(本科生、研究生); 3.主持过高级别科研项目。 | 教授 | 3 | |||
教育技术学 | 1.教育技术学、教育媒体或STEM教育相关专业毕业; 2.近3年来,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; 3.有增强现实、虚拟现实和教育软件开发经验者优先。 | 副教授 | ||||
教育技术学 | 1.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毕业,具有学科教育、计算机、工程教育类学习经历者优先; 2.信息技术教育有关课程的教学(本科生、研究生)以及研究工作; 3.有增强现实、虚拟现实和教育软件开发经验者优先。 | |||||
教师教育学 | 从事教师教育研究者,学科带头人优先考虑 | 2 | ||||
教育领导学 | 从事教育领导研究者,学科带头人优先考虑 | |||||
教师生涯学 | 从事教育领导研究者,学科带头人优先考虑 | |||||
职业技术教育学 | 1.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; 2.发表过高水平论文; 3.应届毕业需要入职师资博士后。 | 教授、副教授、师资博士后 | 2 | |||
成人教育学 | 1.教育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等相关专业; 2.发表过高水平论文; 3.应届毕业需要入职师资博士后。 | 教授、副教授、师资博士后 | ||||
职业技术教育学 | 职业技术教育学以及相关专业;擅长教育统计与测量 | 2 | ||||
高等教育学 | 高等教育学、管理学以及相关专业;擅长教育统计与测量 | |||||
课程与教学论 | 课程与教学论、教育学原理以及相关专业;擅长教育统计与测量 | |||||
联系方式:丁老师,021-64323908,edscco@shnu.edu.cn | ||||||
学前教育学院 | 学前教育专业 | 学前教育学、课程论、各科教学法、教育管理、教育政策等相关专业应届博士生 | 7 | |||
学前教育专业 | 在国内外学前教育领域具备较高学科水平和较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 | 副教授及以上 | 1 | |||
联系方式:杨老师,021-64324867,yangyj@shnu.edu.cn | ||||||
哲学与法政学院 | 劳动与社会保障 | 本科、硕士、博士,至少有一个所学专业为社会保障。 | 教授 | 2 | ||
行政管理 | 1.本科、硕士、博士,至少有一个所学专业为公共政策、行政管理或相近专业; 2.主要成果为政策理论与实践,或教育政策、公共卫生政策等; 3.发表过高水平论文。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行政管理 | 本科、硕士、博士,至少有一个所学专业为中外政治制度或比较政治学或相近专业。 | 教授 | 2 | |||
行政管理 | 1.本科、硕士、博士,至少有一个所学专业为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; 2.发表过高水平论文。 | 副教授、应届毕业生 | ||||
民商法 | 民商法 | 教授 | 3 | |||
诉讼法 | 诉讼法 | 教授、副教授、应届毕业生 | ||||
刑法学 | 刑法学 | 教授、副教授、应届毕业生 | ||||
伦理学 | 应用伦理学、西方伦理、中国伦理 | 教授、副教授、应届毕业生 | 2 | |||
外国哲学 | 外国哲学 | 教授、副教授、应届毕业生 | ||||
社会工作 | 社会工作专业方向 | 副教授、应届毕业生 | 2 | |||
民俗学 | 民俗学、文化人类学、非遗文化研究方向 | 教授或应届毕业生 | ||||
联系方式:王老师,021-64321656,wangsheng@shnu.edu.cn | |||||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|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专业背景 | 教授 | 2 | ||
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|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专业背景 | 教授 | ||||
思想政治教育 | 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| 教授 | 1 | |||
党的理论与党的建设 | 党的理论与党的建设,党史,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专业背景 | 教授 | 2 | |||
党的理论与党的建设,党史,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专业背景 | 副教授 | 2 |
© gaoxiaoqiuzhi.com 高校人才招聘信息网 版权所有